呼伦贝尔地区电力热力“十三五”发展规划评审会在我市召开
为支持内蒙古呼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困扰呼伦贝尔地区电力冗余和冬季居民采暖问题,加快推进呼伦贝尔煤电基地建设,加强呼伦贝尔地区“十三五”期间电力热力供应保障能力,理顺“十三五”期间当地电力和热力发展思路,更好地满足民生发展需求,2013年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委托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开展了《呼伦贝尔地区电力热力“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按照任务要求,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成立了由规划和发电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期间多次初赴呼伦贝尔地区开展了电力热力情况调研和收资,并先后组织了两次集中工作,对研究报告进行了认真地编制和修订。
2016年1月12日,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在我市召开《呼伦贝尔地区电力热力“十三五”发展规划》评审会,规划已顺利通过评审。
“十三五”期间,煤炭方面,呼伦贝尔地区国家已批复总体规划煤炭储量为427.9亿吨,考虑未来煤炭的可持续供应能力,按照持续开采100年测算,呼伦贝尔煤炭基地的产能可达到4.279亿吨/年。据此测算,呼伦贝尔地区煤炭产量可支撑火电装机总容量5920万千瓦,可支撑新增装机容量约为5300万千瓦。根据以上条件,国家发改委重新规划,将我市纳入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电源方面,呼伦贝尔地区规划新增热电联产机组307万千瓦,风电1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50万千瓦;电网方面,规划新建呼伦贝尔-华北电力外送通道,新建5座500千伏变电站,每个旗县至少拥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市域内电网依靠500千伏网架建设最终形成岭西海牙满地区一体化强联络电网,通过220千伏双回路向南、北辐射供电,岭东扎兰屯、阿荣旗双环网,形成220千伏双回路向北延伸供电格局。